中 文 | English
 首页  学科建设  学院概况  党群工作  师资力量  科学研究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招生与就业  学生组织  交流合作 
党群工作
 机构设置 
 支部生活 
 党史学习 
党史学习
目前所在位置: 首页>>党群工作>>党史学习>>正文
党史经典 |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11-12   审核人: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 年9月2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22页。

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但同时,国际关系中的不公正不平等现象仍然很突出。为了实现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是中国在新时代对良好国际关系和美好世界秩序的积极探索,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是中国追求、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也是中国对国际关系新模式的重要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中,相互尊重是前提,公平正义是准则,合作共赢是目标,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构成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和应遵循的原则。其中,合作共赢作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理念,同时也是其最为根本的特征。在2014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在国际秩序深刻演变的历史背景下,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构想,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愿望,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眼光和气质,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

与合作共赢这个核心理念密切相关,新型国际关系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模式是构建人类向运共同体。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主旨演讲,主张各国应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对于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对于解决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全球性议题和深层次问题具有历史性意义。这个有着强大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重大倡议一经提出,就成为中国外交引领时代的鲜明旗帜,并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体现了广大会员国对这一理念的普遍认同。

为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还总结我国历史经验和新中国外交传统,强调“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坚持正确义利观,就是要以正义和公道作为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以富压贫,强调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正确义利观,倡导“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新合作观,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文明观,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全球治理观,为调处国家关系和解决当今世界问题提供了具有正义向度的理念主张。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体”,充满了中国智慧和文化特色,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赞誉。践行这一倡议和主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谋大势、担大义、行大道,正阔步向前,激荡世界,更加自信、更加鲜明地展示出大国风范和大国担当。习近平指出:“只要国际社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走团结合作之路,世界各国人民就一定能够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资料、图片来源于《党员应知的百年百句名言》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公法研究中心 中国法学会 北京大学金年会登录 中国人民大学金年会登录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武汉大学金年会登录 吉林大学金年会登录 中山大学金年会登录 华南理工大学金年会登录

地址:山东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金年会登录   邮编:510006   电话:020-39366715
Copyright金年会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t

更新时间:2020.4.28

XML 地图